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不上不世之才,直到他遇到朱元璋以后,他传奇的一生才拉开序幕。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的起义军走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势力不是最庞大的,却受到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元朝的夹击,身后还有韩林儿的掣肘。
朱元璋急需要一位谋士,一位能够带他脱离泥沼的谋士。就在这时,有人向朱元璋推荐了刘伯温,说他有诸葛亮之才,对此朱元璋不置可否,毕竟每一位谋士在投奔自己时都是这样说的。
不过如今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朱元璋别无他法,于是他携带重金,诚意十足的去邀请刘伯温出山。
刘伯温起初对于朱元璋恐怕也是不甚满意的,不过纵观天下豪杰,似乎只有面前的这个人称得上枭雄,刘伯温最终同意出山,辅佐朱元璋。
出山的刘伯温立刻为朱元璋制定了战略方针:避免两线作战,先铲除陈友谅与张士诚,并摆脱韩林儿的控制,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贤才义士。
与诸葛亮类似,刘伯温在出山以后朱元璋集团也面临危机,陈友谅攻陷太平,声势浩大。
朱元璋手下的许多谋士与将领都劝说朱元璋投降或者暂退南京,然而刘伯温的意见却截然不同,他对朱元璋说道:“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
刘伯温认为陈友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准备不足,正是可以对他一举重创的良机。朱元璋对此摇摆不定,对于强大的陈友谅他还是惧怕的,刘伯温见状说道:“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刘伯温的话让身处岔路口的朱元璋醍醐灌顶,他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于是按照刘伯温的建议,诱敌深入,最终大败陈友谅。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出谋划策,统揽全局,数次在集团内部军心涣散时凭借自己的魄力稳定军心,并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最终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与元朝,建立大明。
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独占八分功劳有些夸张,但可以说,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刘伯温更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手下有许多能人,比如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是骁勇猛将,但他们对于治国理政却一窍不通。
刘伯温曾出仕元朝,虽然官职不高,但他拥有丰富的治国经验,且切身的体会到了腐败的危害。
于是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一系列建议,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