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马克沁?这人又是谁啊?”刘伯温问道。
“一个可以让草原民族载歌载舞的人物。不过那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清风随口搭着话。
“清风,你是不会开始修仙了吧?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刘伯温又白了清风一眼,他现在觉得清风越来越神神叨叨的了。
“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不是一个军师必备的技能吗?”清风笑着说道。
“得了吧!就算是诸葛武侯也做不到如此程度。你呀就更不可能了。”刘伯温摆了摆手说道。
……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说这可是后世对你的评价啊!……
现在的刘伯温还不知道他在后世到底有多牛。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非诸葛亮莫属,不管诸葛亮是否有被神话,毫无疑问的是,他代表着“人智”的巅峰。
而在明朝就有一位谋士,他被民间誉为“在世诸葛亮”,朱元璋称他为“吾之子房也”,甚至有人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他独占八分功劳。这位谋士,叫做刘基,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刘伯温。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先不说刘伯温是否真的有诸葛亮的才智,他出山的经历确实与诸葛亮十分相似。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而朱元璋也是诚意十足的来到刘伯温隐居的地方,才让刘伯温出山。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付出是值得的。
当然,朱元璋对于刘伯温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刘伯温就已经有匡扶社稷的志向,他天资聪颖,年少好学,同乡都说他有卧龙之才。
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考中进士,却因元末的战乱在家中闲居三年,被启用后也不过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人微言轻。刘伯温有一腔热血,他体察民情,除暴安良,打击豪绅,甚至还检举朝中贪官污吏。
乡里百姓对刘伯温十分拥戴,但地方豪绅对他却恨之入骨,缺乏朝中大臣支持的刘伯温很快就被排挤出去。
年轻的刘伯温是忠于元朝的,他将自己视为元朝的官吏,然而元朝的腐败让刘伯温愈发失望,他在《郁离子》里说道:“贿赂公行,以失人心!”
对元朝失望透顶的刘伯温不再寄希望于蒙古人,他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于是他愤而辞官回到家乡开始隐居。
在遇到朱元璋以前,刘伯温最多算一位能吏,却谈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