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有各的事业,齐头并进,倒是也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挣
但不得不说,利润也是很可观的。至于销路完全不用愁,别说七十年代末了,哪怕到了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做猪肉生意的都发财了。
难点在于,如何让家里人同意这个事儿。
果然,等何小花将养猪的事情跟家里人一说,顿时遭到了几乎全票反对。
何父何母,何大哥大嫂,皆反对。
几个娃儿倒是好糊弄,但他们的意见完全不重要。
“家里是差你吃还是差你喝了?干啥非要折腾那些事儿?还养猪呢,你要说多养两只鸡,我倒是能依了你,养猪?那是给你闹着玩儿的?你知不知道一只猪崽子要多少钱?”
猪崽比小鸡崽贵太多太多了,何小花当然是知道的,反过来说,小猪崽都贵了,出栏的成年猪就更贵了。
何小花决定跟父母哥嫂好生说道说道。
她先是帮着讲解了这次新政策的内容,极力让家里人明白,国家真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次是动真格了。
试想想,大包干的主要内容本来就是土地承包,连最最重要的土地都能够私有化了,区区养猪又算得了什么呢?至于养猪的技术,其实何母和何大嫂先前都去队上的猪圈里干过活儿的,当然这个事儿本身的难点就不在于养猪本身,而是在于政策和本钱。
等何小花好不容易说通了家里人,同意她的说法,政策是好的,是暂时不会变化的,也认同养猪的优势,那么问题来了。
本钱从哪里来?
老何家搁在第三生产队不算穷的,他们家人口多,壮劳力也不少,每年分到的粮食足够吃饱了。
然而,不愁吃穿跟能结余下本钱,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显然,老何家没这个能耐。
何小花愁啊,难不成真的要她去摆摊儿卖茶叶蛋儿去?
卖茶叶蛋的本钱倒是有,风险也不大,但说真的,改革开放初期,外头还是很乱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八十年代初期的严打,也就是把周萍她哥送进去的那次。
原本,依着何小花的盘算,是先在家里做些能来钱的活儿,等严打开始以后,差不多县城郊区的小车站包括农贸市场也都成型了,到时候她倒是可以卖些茶叶蛋和煮玉米了。
但起码在这会儿,她还是不敢的。
思来想去,她问家里能出多少钱。
何家人也想发财啊,穷了那么多年,谁不想过好日子?况且,能吃饱和吃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