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震撼的演讲  霞飞红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恢复系数高,与斜板进气道比,提高 0.02到0.04,综合畸变指数低,满足进/发匹配要求。”

顿了顿,林鹏继续道:“也许有人会说了,使用DSI进气道的F35战斗机飞不快,在洛马公司公开资料中,F35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只有一点六马赫,对比于典型的三代战斗机,包括F22这种四代机来说,它的最大平飞速度是太低了。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DSI进气道导致的结果,应该是从F35战斗机的定位所确定的设计指标,再加之F35战斗机所采用的发动机推力虽然大,但是涵道比略大,低速状态下省油,速度快推力就会急剧下降,有效推力小。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其自身的阻力,F35的机身横截面大,阻力也不小,飞高速时会比较勉强。所以这个一点六马赫的官方宣称数据,也并不一定真实。”

说到这里,林鹏语气一转道:“当然,这也有可能是M国人对DSI进气道的研究并没有做得非常好,在F35战斗机的DSI进气道设计当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突破。大家请看,这是我的解决方法…”

接下来林鹏就开始仔细地讲起他的DSI进气道设计来。

无论是王强院长,还是院领导,包括唐占文总师等人,都听得频频点头。

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都不敢上这样的讲台,可是林鹏却是一点儿没有怯场,自信而又从容不迫,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人才,领导们又怎么会不欣赏呢!

更重要的是,这个设计方案,如果真的实现了,将会给歼轰七A带来多大的进化?甚至有可能让它具备四代机的一些特征,比如正向隐身能力。

因为歼轰七A本来它的设计最大速度也就一点七马赫,所以这个DSI进气道哪怕就是高速性能并不三元激波进气道好,但也不会比歼轰七A现在的进气道差。

林鹏还列举了F-16、F-4D、F-15 等飞机的总压恢复系数曲线,比如F-16 的固定式皮托管进气道,其在二倍音速时的总压恢复系数低到0.75 以下,最复杂、重量最大的是 F-15 的二元四激波可调节进气道,其在 2.0 倍音速时的总压恢复系数大致在 0.92 到 0.93 之间。

然后就是F35战斗机DSI进气道的分析,并与三代战斗机进气道对比。

最后就讲到了歼轰七A的前机身修形以及DSI 进气道的设计方法,依靠更先进的鼓包和唇口形状、外加更好地利用修形后的前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