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孙心武叩拜,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嗯,下去吧。”赵元开拂袖。
孙心武退下。
宣室殿之中再次一空。
招赵元开负手而立,紧锁着眉头,继续梳理思绪,做全面性的总结!
基本盘已经彻底站稳。
唯一的两个外患也彻彻底底的解决了。
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内忧问题,而内忧的核心就在于民生的发展,基本逻辑就一个,提高粮食生产力,释放出更多的人力去参与其他的行业,以丰富整个国朝的构架!
一开始赵元开的构想是按照华夏历史演化的轨迹规律,借助后发者优势,来一场跳跃式的发展的。
但临朝之后,视野扩展,赵元开的有了不少的改变。
前世的发展规律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越是深入全面的了解这九州大汉之后,赵元开就越发的发现,这异世九州跟华夏地球的区别越来越大!
农部设立之后,徐玄安依照赵元开的指示将大汉各州的土地种植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初步调查!
这其中有一点,让赵元开极为吃惊!
冷兵器的农耕时代粮食产量低的根本原因一般有两个,要么粮食种类不行,要么的土地肥力不行。
一开始赵元开就是这么代入到了当下的。
但真正调查之后,看了农部呈送上来的奏章,赵元开才发现自己错了一半!
这九州大汉的土地,并不贫瘠。
当下主粮之一的黍,在同时代的华夏强汉时期的亩产量只有三十公斤左右,但农部的奏章显示,九州大汉的亩产量是同时代华夏的整整三倍多,达到了一百公斤!
一百公斤啊,这完全追上华夏现代农业的生产水平了。
但要知道,九州大汉现在连个曲辕犁和水车这些基础的农具都没有出现啊!
这其中只有一个解释!
那就是九州大汉土地的肥力太好了。
可是……
这些肥力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赵元开御驾亲征两次,途中也有停留,视察过大汉的耕田土地,观其表现并无任何的特别,甚至一眼看去极为贫瘠。
若是按照赵元开的固有逻辑来理解这个问题,那自然是会上升到化学角度,进行测土配方,看化学元素的含量!
但这一点根本无法实现。
而直觉告诉赵元开,大汉土地肥力丰富的真正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