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只要看到实物,再看到实物发射就一下看出来了。
主要是漏气太厉害了。
第一是火门太大。
第二是弹丸和孔道不匹配。
其他问题还有加工困难、管壁厚薄不均等问题。
这样的火铳有效射程在五十步至一百步之间。
最简单的改进方法就是加一个木马子就能将大多数现有的手铳的射程提升到两百步乃至三百步。
在真实历史上,这个方案在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了。
只是自己不太愿意采用这个方案。
原因在于只要把木马子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就没有不泄露的,对手也很容易学过去,那样就没有了武器上的优势。
不过可以在入川后用来对付土司和云南的残元势力。
自己青睐的解决方法还是要有点技术壁垒才行。
舍弃掉现在结构复杂的手铳,改为只加工圆柱形枪管就行,至少比原来的枪管制造要简单一些。
只是这个年代只能全靠纯手工打造。
只要枪管能制造出来,把两端不规则部分锯掉,再稍微打磨一下,再选管壁比较厚的一端钻一个小孔就算是把主体完成了。
另外再设计一个巧妙的封头,既能承受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爆破性气体,又能让放置因火药的药池对准枪管上的小孔。
接着将两者固定在木制枪柄上,不论是采用铆钉还是铁线捆绑,只要能固定住即可。
最后还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自动点火装置,一个l形的结构即可。
这个事情是连着画图纸加描述,自己反复给明从德和火器局的十二个匠人讲过了。
虽然他们表示是听懂了,但是谁知道后面会做成什么样子。
这种火绳枪已经是自己这个枪械外行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版本。
那这个枪的技术门槛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在那火绳上。
要是还在这呆一个月应该就能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