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仁出京就成了笑话。
不管李仁活着还是死了,仗还得打下去,必须打,必须胜。
如今最要紧的一是寻人,二是向朝中要银子要圣旨,皇上须下旨让离本地最近的囤粮地给他们供粮。
光靠采买已经不足维持开销。
他用李仁的口吻再次上折子,一道接一道上。
没等来皇上的旨意,等到桂忠一封私信。
上面道,皇上跟本没打算向贡山派一兵一卒,也没打算给一文钱。
皇上亲口对桂忠道,“李仁不是很能吗?此次离京没朕的帮助也弄来不少银子和粮食。”
“出京时虽低调,可他的事却传得神乎,说五皇子是朕最厉害的儿子。”
“呵,朕也想看看这个儿子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他可真能联络,连常家都给了不少钱,更别说京中其他大世家,以为给银子打仗是在讨好朕,哼!”
信里告诉玉郎,皇上对“乐捐”生了大气,让他们自己好好想想。
玉郎宠辱不惊,却为李仁憋屈。
这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为大周尽心尽力,谁又想到上战场还得顾及着皇上的心情。
打了多大的胜仗,那也是“托”万岁的福。
是万岁治国有道。
吃了败仗,就是治军无方,是无能。
武将难为啊。
明明皇家囤着兵,却吝啬地不肯发到西北,就因为他们在这里?
玉郎知道皇上生什么气,旨意只说叫他们守好贡山边境,没明确说要剿灭乌日根。
圣意是他们骚扰边境,玉郎和李仁把人赶走就好。
维持现状最好。这样一来,玉郎与李仁就守死在这里,不可能再回得去京中。
可他们忤逆了皇上的意思,竟然想立功!
战争,不过是权力之争的延续。
玉郎对这套东西深恶痛绝,对李仁升起浓浓的同情。
若李仁没了,凤药恐怕也要没半条命。
他不能生养,是他最深的痛苦。
凤药不管起初是出于同情还是善良,养活了李仁,长时间的相处中,已建立了母子之情。
李仁小的时候,她为他费了多少心,和亲生母亲没什么区别。
“大帅!”亲随挑帘进了营帐,“咱们的粮还够吃三天,还是省着吃,现在怎么办?”
……
玉郎的信总是把事情写得轻飘飘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