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苏曳的胜利!战争通牒!  沉默的糕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需要钢铁,直接运来就是了。

  因为英方觉得,这种钢铁厂是重工业,投入太大了,现在纸面上已经需要这么多银子了,等到实际开建之后,天知道是不是又要追加投资?

  典型的投入大,见效慢。

  但是对于苏曳来说,这个钢铁厂是重中之重。

  是工业的根本。

  没有钢铁厂,未来的制造局也没有影子了。

  未来的兵工厂,更别指望了。

  想要工业化,钢铁厂不可或缺。

  苏曳当然知道,钢铁厂建在九江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因为这里没有大型铁矿群。

  但是张之洞把大型钢铁厂建在汉口,某种程度上,还未必有九江好呢。

  因为,九江不远处的新余,就有中国几大铁矿群之一。

  距离更近的德兴,更是有中国最大的铜矿群。

  钢铁重要,铜也无比重要。

  未来电气化,最重要的金属,就是铜。

  甚至未来军工,最重要的也是铜。

  英方坚决认为,对于钢铁而言,造不如买。

  因为,铁矿石太重了,需要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地运来,成本实在太高了。

  于是乎!

  苏曳又带着一群人,去了九江的城门山。

  这里就有一个小型的矿群,有铁矿,也有铜矿。

  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出大小,但是品质还不错。

  发现了铜矿之后,英国人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铁矿,他们兴趣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铜矿,他们目光大盛。

  因为他们也制造,在中国铜不仅仅是一种金属,还是一种货币。

  接着,在这个矿群中,他们还发现了银,甚至黄金。

  于是,英方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转变。

  同意建造钢铁冶炼厂,但是有一个条件,这个矿群也必须列入九江经济试验区的财产之内,也就是说英国人在这个矿群,也必须占股49%。

  苏曳进行了无比强烈的反对。

  双方的谈判,再一次陷入了短暂的停滞。

  苏曳强调,这个矿群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不能列入经济区的资产。

  双方谈判了一次又一次。

  包令和巴厦礼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调解,嘴唇上起了好几个大泡。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

  苏曳同意将这个矿群列入经济试验区的资产,但作为交换,从城门山矿群到九江城区,必须修建一条十公里的铁路。

  对方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钢铁厂完全可以建造在矿山隔壁啊。

  双方又进行了一场拉锯。

  苏曳坚持,要修建一条从矿山到钢铁厂再到码头的铁路。

  最终对方同意,毕竟只有十公里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