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有人说,自己的调香天赋是有名师指点令很多人相信。毕竟一个人造化是不同的,九品县令官虽小,但是好歹是读书世家,结交几个大师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寿王妃存心要给安如锦一个下马威,对这番看似很完整的说辞怎么会没有对策?
好吧,安如锦说自己是名师指点那无可指摘,但是调香用香可是要有大量的名贵香料进行一次次地调和的为了调制一款闻起来舒适的合香,所废掉的香料和诸多香料是巨大的。
这一笔钱又是谁来供养?是那九品县令的爹吗?
寿王妃早就打听过了,安如锦远在庆州仓山县的那个早就告老还乡的县令老爹当年清贫得一年肉都吃不起几顿。安父在任上所得不过是勉强维持读书世家的门面罢了。
要不是有个好女儿进宫当秀女,从而当宫令女官又最后让皇帝看中,现在的安老父恐怕喝酒吃饭都成问题。
既然如此,那问题来了。当年的安父是怎么供养安如锦学最不合适贫家女学的香道?如果安父只是表面清贫,内里贪墨枉法,安如锦生活无忧才有可能学成这一身本事。
是以这么一个大坑正在狰狞等着安如锦跳下来。
如果她坚持说自己是名师指点,那名师是谁?香料谁来为她采买?若她回答出是家中采买,那安父就有在职贪墨的嫌疑。若回答不出就是有猫腻。
不管安如锦怎么回答,寿王妃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可是没想到,安如锦如此警觉,她不但在自己的面前不卑不亢,还能自圆其说。
她把自己的本事功劳推给了庵中的一位女尼。在本朝,善男信女都有为佛主捐香油钱的习惯。有的虔诚点的信徒更是会把得来的上好香料敬献寺中。
佛前烧香是为了通达神佛。香越名贵,神佛越是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庵中有大量香料,那是不用怀疑的。更别说一位德高望重的真人。
寿王妃眉心拧紧。想好的诸多说辞都统统无用武之地。
简短两句,交锋无数。两人一位垂垂老矣,人中人精,另一位韶华方盛,七窍玲珑心不输任何人。两人旗鼓相当,一时战得势均力敌。
寿王妃终究是见过大世面的皇族贵妇,平日就是周旋在贵妇中的人精,对这种口舌仗早就锻炼得如火纯青。她见自己第一招对安如锦没有用也不泄气。
她反而赞许点头:“静夫人原来佛心就已从小养成了。可喜可贺。”
安如锦谦虚道:“如锦只是得了皮毛而已。”
寿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