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厢。
关上车厢的门,车厢内的小姑娘还诧异的跟她妈妈说:“爱华姐姐不是害怕一个人去卫生间吗?今天怎么不害怕了?”
小女孩儿十三岁大,胖嘟嘟的,瞧着很可人。
“许是你爱华姐姐不害怕了呢?妮妮,以后不许背后议论人,哪怕不是坏话也不行,女孩子要谨言慎行。”母亲语闭,小姑娘妮妮顿时无精打采的应了一声。
苏苏;……
这对儿母亲跟苏苏一样是从德国回来的,三个月前,人家的丈夫先被接回国,直接进了兵工厂,可见这一家子的情况跟苏苏家差不多,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且都是国外回来的。
两侧的包厢共住了八个男人,都跟那位王同志一样,是去德国接苏苏和对面那对儿母女的。
苏苏洗漱完毕,一边儿往车厢走,一边儿梳理系统编辑的记忆。
苏为民的老婆是一年前去世的,苏为民也是一年前回国的,两人其实并没有孩子,早年去国外留学,就是国家安排过去的,苏为民两口子,那是从爷爷辈儿起就是根正苗红的老军人家庭,爷奶父母,那都是牺牲在战场上的。
而苏苏是凭空冒出来的女儿,穿越时间又设定在苏为民回国一年后。
这一年的时间,系统用来修改跟苏为民有关的人物的记忆,以及苏苏在国外生活的记录。
这才把一切合理化。
所以苏为民一年前回国,把所有的补助和房子给大舅子家的事儿就能想的通了。
人家刚回来的时候,是单身老鳏夫,老婆死了,又没孩子,自己未来会住进科研所,国家养着,不需要房子,更不需要那么些钱,所以都补偿给大舅子家无可厚非。
回去后,王同志已经回来了,桌上是一饭盒稀饭,两个煮鸡蛋,一个白面馒头,一点儿酱菜。
“将就着吃点儿,再有一个小时火车就进站了,火车站附近就有国营大饭店,咱们先去吃饭,后面的事儿,吃完饭再说。”王同志穿着卡其色的外罩衣,内里是手工做的棉袄,看着很臃肿,说起话来干脆利索的很。
苏苏无所谓王同志怎么安排,这种时候,服从安排呗。
人家大老远把你从德国接回来,一路上又老妈子一样的对你嘘寒问暖,照顾的无微不至,你还要咋滴?
苏苏这么想,对面那对儿母女可不会这么想。
“王同志,孩子已经半年没见过父亲了,下了火车,是不是先把我们母子送去我丈夫身边?回头我们一家三口请您吃饭。”当母亲的说完,做女儿的就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