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三天后,沈云溪家的米都晒干了,堆在院子里。
李公公、张昭等大人之所以没有离开前李花村,就是想知道沈云溪家的水稻产量。
稻米是大齐最重要的粮食,对大齐意义重大。
陆县令派人去量稻谷产量,又一次震惊了大家。
不是沈云溪之前说的七百斤,而是七百二十斤。前李花村其他农户的水稻产量没有沈云溪家的高,但平均产量为600斤。
沈云溪家的水稻产量最高。应该是沈云溪家的堆肥方法较好,肥力较高。
水稻不能在任何地方种植,但所有的土地都需要肥料。用沈云溪的方法制作堆肥,提高肥力,所有的土地都将增产。
此外,沈云溪家的高产粮食品种自然亩产也很高。
沈云溪把堆肥的步骤详细地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了钦差张昭。
钦差张昭非常高兴。“谢谢你,田夫人。”
沈云溪感激地笑了:“我还是要感谢张大人。现在我得到了这么多,我很满足。未来会更好,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好。”
钦差张昭笑道:“有您这样的母亲,他们自然会成为人才。这种堆肥的方法,到处都适用,这是很有意义的,皇上一定会赏赐的。”
沈云溪挥挥手说:“其实我得到了很多,有地位,有金钱,还有丝绸。剩下的就靠我们了。我们不能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张昭笑了,其他人都渴望得到更多的奖励。遗憾的是,田夫人不喜欢奖励多,这让孩子会养成坏习惯。
这个女人很清醒。
听说她想买一匹马。也许他可以买下送给她。
大司农把稻子拿在手里轻轻搓着。他不愿放手。他立即与钦差张昭、皇帝的小舅子戚飞和李公公商量。“前李花村的稻米,除了前李花村需要的稻种,全部由朝廷购买。”
陆县令有点惊讶,大司农也要前李花村的高产稻种,所以估计分给山阳县的稻种不多。
事实也是如此。沈云溪只留下了1000斤稻种,足够前李花村用,剩下的都被大司农以朝廷的名义买走了。
稻谷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斤。但是,作为稻种,价格要稍高一些。大司农愿意让沈云溪的稻米多卖些银子,感谢他对水稻种植的贡献。
大司农花了八文一斤的高价买下了这些全粒稻种。沈云溪家的米卖给朝廷,八千斤,八文一斤,共六十四两银子。
陆县令与大司农硬着头皮,争执了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