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章 大都城外  狐狸112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要领导好一个帮派,特别是像明教这样政治化非常明显的集团,教主的领导能力十分关键。

张无忌武功固然十分高强,但统驭教众方面实在差的太远。他性格过于仁厚,不适合当领导。

张无忌把个体仁爱意识,加入到集团管理的制度之中,无疑混淆了界限。后果便是威信扫地。…

朱元章在后期摸透了张元忌的性格,这位小教主个人意识大于集体观念,兄弟之义高过权力斗争,非常好欺负。

所以裹挟着徐达、常遇春,一顿忽悠,稀里湖涂地把张元忌气走了。

当然朱元章内心或许还有点有恃无恐。说到底是明教自家兄弟,以张无忌的性格,就算当场翻脸,断不至于杀了我。

如果教主是阳顶天或者是任我行,给朱元章八个胆子也不敢冒这个险。

清风见赵敏还在那里犹豫不决,于是继续在那里分析着明教教中制度利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忽悠着赵敏。

而赵敏却是眼前一亮,她也研究过明教的权力划分,也知道一切政教合一的利弊,知道这种政权在华夏文明中是行不通的。

中原王朝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完全的政教合一的制度,这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和分析。

首先,中原王朝的政治和宗教思想是分离的。

尽管中原王朝有很多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但政治权力一直被视为独立的实体。

这是因为政治权力的基础在于实际控制权和组织能力,而不是宗教信仰。另外,中原王朝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不存在单一的宗教权威,也难以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

其次,中原王朝的宗教和政治关系相对比较松散。

虽然中原王朝存在着皇帝作为天子的信仰和道教的影响,但宗教领袖和政治领袖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非常紧密。

在中原王朝,政治领袖并不需要受到宗教领袖的认可,也不会过分地介入宗教事务。

同样的,宗教领袖也不会过分地介入政治事务。这种关系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以维持政治和宗教的分离状态。

此外,中原王朝的政治和宗教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防范政教合一的机制。中原王朝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也有助于限制政教合一的出现。

所以像朱元章这样的野心家,都看到了这些弊端,所以他们但凡手中的权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想方设法的脱离明教的掌控,他们差的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退出阅读模式-查看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